重型文化广场:浑厚的回旋曲
时间:2012-12-20 来源:沈阳日报 文字大小:

对于广场来说,重型文化广场不是惟一的;但就其文化意义来说,重型文化广场绝对具有工业文化的符号意义——钢包成了花篮,车床成了艺术品,运料车的

  轮子改装成跷跷板……作为一个固定的文化景观,重型文化广场凝固了一段历史,也凝固了一段文化记忆。

  四岁童问爷爷:大大的轮子是什么?

  重型文化广场是铁西区于去年建成的一个文化休闲广场。清晨和傍晚,人们会三三两两地来到这里。老人散步健身,孩子嬉戏玩闹。广场分为主广场区、林下健身区、休闲娱乐区、工业文化区和生态停车区五个主功能区。对于孩子来说,最吸引他们的是儿童乐园。他们在这里看到滑梯、跷跷板都跟别处的截然不同。滑梯是由钢筒截开制作而成,坚固而光滑;跷跷板则是一个切开的枕木担在车间动料车的车轴上,坐在上面跟小火车似的。

  在广场,记者亲眼目睹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在跷跷板上,一个四岁的小男孩指着跷跷板上的大轮子问爷爷:“这是什么?”于是,爷爷深吸一口气,很享受地给孙子讲“过去的事情”——讲他所在的工厂,所在的车间,他的工友……

  而来重型文化广场观光的外地人则被那个高26米的动态主题雕塑“持钎人”所吸引……然后,身边的人就会告诉外地人:这个雕塑与其他静态雕塑不同,持钎人的手臂会移动,舒卷的红旗形似灼热的铁水包,这是表现了铁西工人劳动创造的场景。

  由工业文化“珍珠”穿成的景观带

  关于铁西的记忆实在是太多太多。很多人提起当年的铁西总会讲起一个画面:自行车组成的车流,车后架上夹着铝制饭盒,早晨他们朝着一个方向行进——铁西;傍晚,他们从铁西回到各自的家。

  为了再现这段记忆,在进入铁西的必经之路南五公铁桥上,一件题为“晨曲·暮歌”的浮雕正在创作之中,这件浮雕作品就是表现当年产业工人骑车上下班的情形。随着这件浮雕作品揭开盖头,工业文化的景观带——铁西工业文化走廊的建设也接近尾声。

  工业文化的景观带——铁西工业文化走廊东起南五公铁桥,西至保工街路段,设置了“晨曲·暮歌”、“力量”、“铿锵名录”等8个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主题雕塑。一个个主题雕塑,穿起一个文化长廊,也穿起一个个久远的记忆。

  留住一段记忆让工业文化血脉相传

  铁西区素有“东方鲁尔”之称,记录着沈阳乃至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提起铁西,人们头脑中自然浮现的是各种工业的形象和符号。随着一个个文化景观的创建,铁西区已经将这些符号永久性留存。

  铁西的工业历史,既是新中国工业成长发展的见证史,也是铁西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史,更是铁西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调整改造走向全面振兴的发展史。已建成的铸造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铁西人物馆等场馆,正是这段历史的一个缩影。一个钢包、一口水井、一个车间、一个工厂,这些再平常不过的词汇,如今在铁西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件件展示沈阳经典“工业元素”的标本。

  本报记者 蓝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