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火车票浓缩改革中的时代变迁: 车速提了、票面大了、列车时刻表电子化了 (图)(2018/07/16)
时间:2018-07-16 来源: 文字大小:

从前车马很慢,能踏上一趟开往远方的火车不知会被多少人歆羡。如今,中国铁路总里程已达到12.7万余公里,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铁路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而对普通百姓来说,每一张小小火车票的背后都有一段与铁路有关的故事,每一张小小站台票都蕴藏了一段悲欢离合……

沈阳六旬老人刘景祥就收集了上百张火车票、站台票,在他眼中,这可是令他无比珍惜的宝贝,讲起这些票据背后的故事,刘景祥不禁动容。


刘景祥的父亲是位“老铁路”,所以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在铁路上长大的孩子,从小“坐火车看世界”不知让多少小伙伴羡慕不已。

感慨:坐火车进京最初需17小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还是学生,坐火车去北京,只要有类似学生证一样的证件,都是不花钱的,那时候叫‘通学票’。”刘景祥告诉记者,那时候从沈阳去北京的火车只有慢车,只有绕道天津后再进北京这一条路线,全程需要17个小时。

改革开放后,铁路网越来越发达,火车时速也越来越快,上世纪80年代时从沈阳到北京全程需要11个小时了,也有了卧铺车厢。“不过很少有人坐卧铺,因为卧铺票价比硬座票价贵了8毛钱,这8毛钱都够吃上一顿红烧肉了。”

如今,沈阳到北京早已通了动车、高铁,最快仅需不到4小时即可到达,而且无论是车厢内设施还是乘车的舒适度,都远比从前的绿皮车好很多。

回忆:“半价票”真的就是半张纸

记者在刘景祥收藏的火车票中发现,多年来火车票的样式发生了多次变化,纸张越变越大,票面信息越变越多,智能化、科技感越来越明显。

“这张只有半张纸的火车票,并不是我损坏的,半张纸就代表‘半价票’。”刘景祥回忆,80年代时火车票还是一张又窄又小的纸壳,票面上注明不了那么多信息,于是就用纸张的大小表示票价的多少,“半价票”“儿童票”仅有半张纸。

票面除了反映票价外,还显示火车的类型。刘景祥介绍,白色无杠的车票是普通列车的,有一道红杠的是快车车票,两道红杠的是特快列车的车票,1994年第一次出现了三道红杠的,是辽东半岛号列车的车票。

幸运:偶然获得珍藏版站台票纪念册

“我收藏的几乎都是我使用过的车票、站台票,但这本纪念册里的站台票可是全新的,这可是纪念版的!”说起一本“沈阳铁路局纪念站台票”的册子,刘景祥特别骄傲,“我无心插柳去逛古玩市场,没想到竟得到了这个宝贝,这纪念册全国才发行1万册。”

刘景祥告诉记者,以前他经常去火车站接送亲友,都会自己买站台票,并且留存。70年代以前,站台票仅售5分钱,到了80年代涨到了2毛钱,90年代开始售价为1元钱,直至2012年停售站台票。“现在进火车站都是凭票实名进入,可能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有过站台票,所以这本纪念册才尤为珍贵。”

变迁:电子化取代纸质化

除了收集车票,刘景祥还收集了从1971年以来的列车时刻表图册。“以前列车时刻表图册都是两年出一本,后来列车线路、时刻变化大,改成了一年出一本,到了2012年时一年出两本,再后来调整太快了,而且都在网上可查询到电子版的列车时刻表,纸质图册就不再出版了。”刘景祥说。

刘景祥告诉记者,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收藏到全部年份的列车时刻表图册。(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唐心萌实习生 宁玥  摄影记者 聂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