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里的家庭档案 —— 听著名军旅作家胡世宗讲述集邮的故事(图)(2018/07/27)
时间:2018-07-27 来源: 文字大小:

    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从1984年开始集邮,一枚枚小小的邮票,就像是一个个张力无限的窗口,窥见他和家人、朋友一个个亲密和谐的瞬间。

  7月25日,由沈阳市国防教育办公室、沈阳警备区政治工作处、沈阳市档案馆、辽宁省直老年集邮协会主办的“纪念‘八一’,不忘初心——军旅作家胡世宗集邮展”在沈阳市档案馆启动,为期三天。


  在展览现场,胡世宗向记者讲述每一张邮票、明信片背后的故事。透过这些邮票、明信片,记者看到了一个家庭的记录。

  海泉的成长

  在展览中有个单元独属于家庭,又以胡世宗、胡海泉父子的互动居多。

  胡海泉是一名歌手,是著名的羽泉组合成员之一。胡世宗外出要给儿子写信、邮明信片,而海泉长大了,无论走到哪儿也为老爸搜集邮票。胡世宗说:“海泉满世界跑,没忘老爸集邮爱好。”前几天海泉去俄罗斯看世界杯足球赛,特意为老爸搜集邮票,其中就包括俄罗斯世界杯的全套邮票,并把这些在7月14日邮寄回来了,留言说:“老爸:这是我替您寻觅到的俄罗斯比较珍贵的几套邮票!希望能给您的集邮展览添加新的亮点!”

  海泉常给父母写信汇报在外的一切,也从世界各地给他寄来珍贵的邮品。有一些明信片确实很难得,比如2012年海泉参加“极地曙光号”北极科考活动,一共一周时间,船上30来人,只有他是中国人,他在船上为此次活动写了一首歌并拍了MV。胡世宗叮嘱他一定要寄一张明信片给他。海泉没有忘,在离北极最近的港口邮局给老爸寄出了明信片,邮票的图案是一只北极熊(图1)。

  以前胡世宗当兵在外地,或到外地采访写作,走到哪都给孩子写信,时间不充分就写张明信片,叮嘱孩子一些事儿。胡世宗保存着从外地寄给海泉的一些信件,包括海泉“北漂”后寄到北京的信件。这是一种凝聚亲情的流动的教育方式。

  海泉得到社会和乐坛认可的时候,胡世宗夫妇用寄生日贺卡的方式给当时25岁的儿子“敲警钟”。妈妈王惠娟的贺卡贴了一个海泉的出生证复印件(图2),那上面没有海泉的名字,只有“王惠娟之子”,没有起名,含义就是:你是从无名到有名的,要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名声,要帮助更多无名的同伴成长。胡世宗选了有兔子图案的贺卡,因为海泉是属兔的,并写了一行字:“不要重犯与乌龟赛跑的错误……”这就像在海泉的耳边挂上一个“小警钟”,不时提醒他千万不可骄傲。由此,海泉在40岁生日时也有了一段这样的感言:“四十年前的今天,大夫签了这样一张出生纸。新生儿一栏是空白的。爸妈把它交给我真是用心良苦,时时提醒我不管是谁来到这个世界时都同样是无名的小卒,离开这个世界时都只能将声名抛下。所以,感恩来处、不忘初心,垂心体验、珍惜此刻的风景。我的四十,希望继续不服、不负、不惑,期待言由衷、行走心。”

  长征路上见初心

  重走长征路的载诗明信片(图3),是胡世宗的珍爱。

  1986年,胡世宗第二次重走红军长征路,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组织的“长征笔会”,一共七个人,分两个小分队行动,三位诗人和四位小说作者各是一个小分队。胡世宗事先就有创意。在北京买了一叠子规格统一的明信片,从北京出发就开始了专题集邮,每到一地邮出一张,就这样积攒了几十张明信片。

  在江西瑞金,他给妻子王惠娟寄出了带有他创作的有关瑞金的八行诗的明信片,并盖上瑞金的邮戳。诗是这样写的:半个世纪前,这里是著名的红都:红色的政府,红色的队伍……当年狂暴的黑风,几乎要吹熄刚刚燃起的红烛。为了保存火的种子,红军从这踏上了远征之路。

  此后,一路上,他都给家人邮寄明信片。走了两万五千里,乌江、赤水河、娄山关、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腊子口、六盘山、哈达铺……直到陕北吴起镇和延安。这30多张明信片,记载了长征路上最重要的革命遗迹,也见证了长征路上他的初心。 胡世宗回到沈阳以后,发现大渡河的那一张空缺,原来是邮丢了。他便诚恳写信给大渡河邮局的同志,说明情况,重新寄去一张,请他们调出当时年月日的邮戳盖上后再寄给他。

  胡世宗说:“红军长征路,曾被称为‘地球的红飘带’,能有幸重走的人不多,而能全程走下来的人为数更少,能重走这条路的人想到集邮的一定屈指可数,而每到一地都用八行诗来表述行走见闻感受的,一定只有我一个,即使别人同样也写八行诗,我的诗也会与人不同。我这套邮品多次参加各级邮展,已成为我珍贵的人生记忆。”

  1998年抗洪

  胡世宗有几十年从军经历,有着深入骨髓的军人情怀。他的邮品自然有很多和部队有关。

  胡世宗特别提到了1998年的抗洪抢险,他就在松花江抢险前线,写出了万字报告文学《“大胡子师长”新传》,发表在《作家》杂志上。“大胡子师长”吴长富因留着胡子参加大兴安岭灭火而得名,九八抗洪时已任某集团军副军长,他率领部队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忘我的奋战。当时,在由胡世宗参与策划并撰稿的《抗洪凯歌》大型文艺晚会的朗诵诗《将星,在大堤上闪烁》中,也专门歌颂了吴长富将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救群众于水火的高贵品格。而且他和铁源专门为“大胡子师长”这样的典型代表创作了一首晚会压轴的合唱歌曲《光荣属于党》。他也因此有了九八抗洪邮票和抗洪抢险战士人手一册的纪念邮册(图4),留下了一份特别的记忆。后来,他赴京参加抗洪题材文艺创作座谈会,汇报了编《决战松嫩》一书的情况和感受。刘白羽在发言时,特别提到了胡世宗在凌晨1时从哈尔滨写给他的信,说到“苏宁团”的英勇表现,想象着他和抗洪官兵在抗洪前线的日日夜夜,很感动。当他在电视上看到“苏宁团”的旗帜,每天眼泪都在流淌。

  胡世宗说:“我与刘白羽曾多次面见和书信往来。1978年白羽来沈阳召开文化工作会议,我曾参与接待工作。1984年他任总政文化部长组织20余位部队作家赴老山前线时,我曾参与其中。1991年,我曾用两个月时间陪他重走解放战争时他来过的东北大地。他读了我赠给他的重走长征路的诗集《沉马》之后给我写信,给予我极大的鼓励。这封信,后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了。他是1948年11月以新华社通稿形式,最早报道沈阳这座城市回到人民手中的消息的人。”

  时代的烙印

  胡世宗还特别注意收藏友人的邮品,其中包括名家臧克家、刘白羽、贺敬之、柯岩、张光年、李瑛、魏巍、袁鹰等人给他寄来的贺卡。胡世宗多年交往的文坛巨匠多在现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位置,胡世宗与他们的交往经历恰恰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胡世宗还提到了臧克家给他邮寄的条幅。“20多年前,克家为我题写了一个条幅,可是寄出好长时间我也没有收到。没有想到克家重新写了一幅又寄来,这才收到。条幅写的是‘知面知心友谊厚/能诗能文热情高/为世宗诗友题句/臧克家/乙丑冬日时年八十’。我视为珍宝。克家告诉我,此前寄的条幅,把“沈阳军区”写成“辽宁省军区”了,难怪没有妥收。我立即用电话联系辽宁省军区的朋友,他们认真查找,竟然在收发室找到了这封无法投递的信,这样,我就意外地收藏到克家为我题写的字句完全相同,但也有小小差异的两个条幅。”

  他还收藏有著名军旅艺术家王晓棠寄给他的三版不同的艺术人生个性化邮票:第一个版块上有八枚主票,由她主演过的影片《神秘的旅伴》《边寨烽火》《海鹰》《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鄂尔多斯风暴》,以及由她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翔》的剧照组成(图5);第二个版块上的八枚主票由王晓棠从一个年轻学生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组成。她还细心地挑选了有特殊意义的编号。王晓棠在附信中说:“……编号是您的生辰年月。此版为非卖品,只有一千份。”而她寄给胡世宗的第三个版块,却是专门为他制作的,她在版块的左上角写道:“世宗友:这套邮票,您是唯一的收藏者。因我为了不重样,将封面与内中邮票掉换了。晓棠2006,5,27北京。”

  说起两人的缘分,胡世宗提到了1983年1月王晓棠来沈阳参加迎春诗歌朗诵音乐会。她选中了胡世宗的《关于鸟儿的思考》一诗,在沈阳迎宾馆住下后,托王刚打电话邀他去谈。她直率地对胡世宗说:“我读诗绝不照顾,我不喜欢的绝不读。”她说,她在北京时没有刻意地背这首诗,读读就记住了。她非常谦虚地提出几处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怎样”改成口语“怎么”,“赏给我”改成“奖给我”,特别是“傻小子”得改成“傻闺女”……

  一件憾事

  环球游的邮票丢了

  胡世宗生活依然精彩。2015年,他和老伴乘坐“歌诗达·大西洋”邮轮,从上海出发绕地球一圈又回到上海,86天的旅行,到达了三大洋、五大洲、世界上闻名的两大运河、18个国家、28个港口。

  他从上船之日就做了集邮的准备,邮轮上有邮政服务,买一个明信片1.8美元,邮出费用是2.8美元。他像重走长征路一样,每到一地就写一个载诗明信片,到船上服务点办理邮出手续。每到一个国家,他都想到集邮的事儿。在梵蒂冈参观,他就问导游,邮局在什么地方,他就到他们的邮局买了明信片,在那里写好投到邮局门前的绿色邮筒里,并拍了照片留念。

  他想这一套从世界各地邮回的明信片,集齐了意义何其深刻啊!可是事与愿违,他到家之后,发现寄出的30多张明信片,只收到了六七张,其中主要的还是自己到当地国家城市的邮局办理的邮政手续。这让他太失望了!一个最美的策划成了泡影!还好,他是有心的,在每张明信片交出之前,大都拍了照片,成为原始的证据。

  一路走来,胡世宗对集邮有了很多心得。他说:“集邮是对家庭档案内容一个分支的拓展,仍是家庭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变成和自己、家人、朋友相互联系的一个纽带,见证岁月的波澜,变成一种文化传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周贤忠 实习生许哲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