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北大营:打响14年抗战第一枪(图)(2018/04/13)
时间:2018-04-13 来源: 文字大小:

提起“九一八”,沈阳无人不晓。但“九一八”之夜,主战场却不是现在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所在地,而是距离其500米的北大营。北大营作为沈阳的一处重要军事基地,从1907年建立到1931年的24年里,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至今人们还在述说它的许多往事。

 

    1907年徐世昌下令建北大营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在东北正式设立行省,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任第一任东三省总督兼管将军事务。由于沈阳乃清朝发祥之地,且为控扼东北之重地,徐世昌下令修建奉军西大营,建立北大营。

    西大营位于大西门和大西边门之间大道南,这里是清军的兵营,在新政时期,这里得到了修整。辛亥革命后,这里仍是奉天中路巡防营第一标的驻地。

    为了巩固奉天省城防御,稳定局势,维持治安,徐世昌奏请将关内建制齐备的三支新军调驻东北,其中所调陆军第二混成协(相当于旅)主要负责奉天防务。这支队伍由陆军第五、六镇(相当于师)抽编而成,包括步兵2标(相当于团)共6营,骑兵1营,炮兵1营,工程兵1队,辎重1队,军乐团1队。这支队伍于1907年夏分批由关内进驻奉天。

    为解决军队住宿问题,徐世昌下令在省城附近修建兵营,并在小北边门外喇嘛园子购置土地作为营址,此处距省城北门约5公里,西距南满铁路约300米。19073月动工修建。整个营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000米。四周有两米来高的土围子围护着,土围子上面可以并行两人,在土墙两侧各挖1米深、3米宽的壕沟,夏季雨水流入沟内,形成天然护营河。土围墙每边中间都有卡子门,并设岗哨。南卡子门为当时主营门,设有卫兵室。门外大道经喇嘛园子、后老瓜堡与奉天古城的小北边门相连。营区内,南部为大操场,东、西、北三面均建有兵舍,按队、营、标、协分别布设成方阵,中间为协统办公处。在大操场边缘和营房之间,有“马蹄形”的林荫路,路面宽3米,可并行四路纵队。南面从卡子门到协统办公处有大路直达,并筑有影壁墙。第二混成协驻扎此处,因地处城北,故名“北大营”。

    19225月,奉系军阀在直奉战争中失败,张作霖回到东北,为再度问鼎中原,大搞“整军经武”,又是扩编,又是办校,营房不敷使用。经过一番选择,东山嘴子这块背靠天柱山、扼沈阳要冲的地片被辟为兵营。到1924年秋,西、东两院的营房先后建成,南院在稍晚一些时候也建成使用。这片新营房位于沈阳之东,为了与北大营相匹配,遂取名“东大营”。东大营在沈阳城东北10公里,距北大营约10公里。现在沈阳炮兵学院的原址就是当年的沈阳东大营。

   

    北大营兵变被镇压

    驻扎在北大营的陆军第二混成协协统(最高指挥官)蓝天蔚,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党人。1911年武昌起义消息传来,他与革命党人张榕互相联络,由以张榕为首的革命党人推举为关外革命军讨虏大都督。他在北大营主持秘密会议,讨论驱逐总督赵尔巽、实现奉天独立的问题,准备率军占领省城奉天。不料当晚被部下告密,总督赵尔巽急调张作霖率巡防营前来奉天,镇压革命党人。19111114日,蓝天蔚被赵尔巽解除兵权,被迫离境,张榕等革命党人惨遭杀害。

    蓝天蔚被逼出走后,第二混成协的官兵们愤愤不平。加之继任协统聂汝清克扣军饷,军营中怨声载道。1912619日,正值端午节,军队放假一天,官兵在营内过节。这天晚上9时,喝醉了的三标三营兵丁正在发牢骚,忽见二营柴草厂起火,在革命党人孙祥夫的鼓动下,三营兵丁开始哗变,一营、二营随之响应。他们撬开武器库抢得枪支弹药,蜂拥出营,直扑大北门。

    赵尔巽闻讯后,大惊失色,立即命令中前两路巡防营统领张作霖和先锋营统领吴庆桐在城外截击。哗变士兵因仓促起事,最终寡不敌众,天明时纷纷散去。张作霖一面派兵搜缉逃兵,一面奉命亲率部下占据北大营。被捕获的十数名官兵经审讯后,在北大营就地正法。晚清时期,北洋军已经弃用斩刑,改为枪决,但处置这批官兵依然使用了斩刑,并将头颅悬挂于大北门示众。

    张作霖在镇压北大营兵变中立了头功。他不但受到赵尔巽的特别嘉奖,而且得到袁世凯的赏识。第二混成协调往关内后,张作霖部成为奉天省实力最强的部队,不久即被编为陆军第二十七师,驻进了北大营,从此北大营成了张作霖奉军的最大据点。

    张学良在北大营举行阅兵

    北大营作为清末民初沈阳的重要军事基地,除了新军第二混成协驻扎外,还有陆军2753旅(旅长汤玉麟)、奉军第三旅(旅长张学良)、第8旅(旅长郭松龄)、东北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先后驻扎于北大营。

    张作霖在北大营养精蓄锐,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一方面设立军校,培养军官,训练士卒,提高部队作战能力;一方面增强装备,扩充军事实力。

    北大营建立后经常举行阅兵仪式,在张学良任东北边防军总司令期间,于192819291930年在北大营举行了三次“双十节”国庆阅兵。

    1929年的“双十节”阅兵,由军事教导队第六期中将教育长王瑞华任总指挥。这次阅兵最为隆重,参加的人员也较多,原因是东北军经过1928年的整编和整顿,改善了装备,强化了训练,可以说兵强马壮。尤其是各级军事学校非常健全,有相当于陆军大学的高等军学研究班和相当于各兵科学校的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工兵研究班、军需教育班、航空教育班、军兽医研究班等,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空前的。这次阅兵名义上是庆祝“双十节”,实际上是张学良对各级军事学校尤其是讲武堂教育情况以及部队训练情况的一次大检阅。

    1930年的“双十节”阅兵,由王以哲任阅兵场总指挥。1010日上午10时,张学良就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司令仪式在辽宁省政府礼堂隆重举行。中午12时,张学良携众官员赶赴北大营参加了盛大的阅兵式。

    14年抗战在北大营打响第一枪

    1931918日夜1020分,在关东军板垣征四郎等具体谋划下,日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的一段铁路,诬指三具穿中国士兵服装的尸体为炸路凶犯。柳条湖铁路爆炸声一响,隐藏在高粱地里的第三中队日军立即冲出,攻击北大营。在满铁奉天附属地内的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院中的炮兵即向北大营、东塔机场等地开炮射击。5个小时左右时间,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四个中队的数百之卒全部到达北大营,对北大营的中国军队进行攻击。

    当时驻扎在北大营的东北陆军第七旅官兵近万人,在不抵抗命令下,遭到攻入北大营内的日军疯狂屠杀。中国军队在突围撤退时和日军进行激烈战斗。从918日晚1030分到19日凌晨530分,经过7个小时激战,日军完全占领北大营。中国军队伤亡官兵335人,失踪483人,日军伤亡25人。北大营突围战是中国军队爱国官兵一次英勇、悲壮的突围战。没有当时的中央政府的支持,有的是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命令的干扰;没有东北军大部队的援助,有的是东北地方当局执行不抵抗命令的困惑。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东北军第7旅爱国官兵奋起进行“不抵抗之抵抗”,打响了14年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1919日,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发表《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该宣言是世界上第一篇反法西斯战争宣言,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具有独特意义。

    北大营曾是日军军国主义教育场所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未在北大营驻扎部队,而是在两名士兵战死的地方为他们竖起了墓碑。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墓地被不断地修葺。1938年,日军在柳条湖修建了满洲事变爆破地点标示塔,在北大营西北角修筑了一座高36米、塔基400余平方米的北大营战绩纪念碑,在北大营西北角修筑了一座纪念馆,楼前置放两门24厘米口径的榴弹炮。这标示塔、纪念碑、纪念馆以及炮轰北大营的两门大炮,被日军用来宣扬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战功,对日本军人和移民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在日本人编印出版的沈阳旅游图中,北大营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在图中明显标示,与沈阳故宫、北陵、东陵等景点一样突出,北大营主题的明信片和纪念册大量发行,如今我们在收集到的日本人拍摄的关于奉天的照片和明信片时,关于北大营的数量也不少。

    日军还筹划建立北大营战绩纪念公园,设计出了北大营战绩纪念公园规划图。一些日本文人在参观了北大营后,抒发胸臆,创作了许多诗作,字里行间充斥着军国主义的情愫。日本国内经常组织慰问团和旅行团来沈阳参观祭拜北大营,日本国内的一些大中学校学生也纷纷来到北大营参观拜祭。北大营的特殊历史地位和留下的战争遗迹成为日本政府向民众宣传军国主义和殖民思想的工具,北大营变成了日军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194211月至19437月,太平洋战争中的盟军战俘曾在北大营关押。1945815日日本投降后,日军修建的满洲事变爆破地点标示塔、北大营战绩纪念碑、纪念馆被沈阳人民推倒、拆除,此后北大营一直荒废。194811月沈阳解放后,这里为东北军区某部营房、一些工厂等单位所在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沈阳市的发展建设,北大营淹没在居民区中。2010年,经历过“九一八”事变战火摧残的北大营三幢原东北军营房被郑英杰等沈阳市文保志愿者意外发现,201410月,北大营营房遗址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大营在中国14年抗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全国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地方,也曾是当年“二战”盟军战俘们在沈阳最早的关押地,还是辛亥革命时期蓝天蔚新军的驻地。沈阳应该将它完好地保留并规划建设,使之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景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沈阳日报 荆绍福)